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
本文参考自https://blog.csdn.net/YXXXYX/article/details/120126269
java变量分类
JVM中的主要内存空间
栈区
- 存放各种方法:静态方法、实例方法、构造方法等
- 存放局部变量
堆区
存放new出来的对象(对象的实例)
方法区
- 存放各个类
- 静态变量在此初始化
三大变量内存分配情况
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
- 成员变量是在类中定义的变量
- 局部变量是在方法里定义的变量
成员变量
成员变量包括静态变量与实例变量
- 静态变量:变量有static修饰,在类的准备阶段就存在了,生命周期一直到系统销毁这个类结束,静态变量的作用域与这个类的生存范围相同;
- 实例变量:没有static修饰,它从该类的实例被创建时就存在,直到系统销毁这个实例,实例变量的作用域与对应实例的生存范围相同;
- 静态变量访问方法:通过类名访问,不需要创建实例;
- 实例变量访问方法:通过实例访问,需要先new一个实例
1 | public class MemoryShow { |
当程序第一次执行Person类时,系统先加载这个类,并初始化这个类,在类的准备阶段,系统就为该类的类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并指定默认初始值(静态变量name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了初始化);
然后接下来系统就在堆内存中为Person类分配了一块内存区,且为age默认赋值为0;然后生成了Person对象,并通过引用变量p1指向该对象;
当再次执行Person类时,已经不需要再为Person类初始化了,所以直接生成了Person对象,通过p2指向它;
局部变量
局部变量中的三种不同形式:
- 形参: 在定义方法签名时定义的变量,形参的作用域在整个方法内有效
- 方法局部变量: 在方法体中定义的变量,作用域从定义该变量的地方生效,到该方法结束时失效
- 代码块局部变量: 在代码块中定义的变量,作用域从定义该变量的地方生效,到该代码块结束时失效
和成员变量不同的一点是:局部变量除了形参外,都需要显式初始化,就是指定一个初始值,否则无法访问;
局部变量在内存中的运行机制:
- 因为局部变量需要显式初始化,所以系统不会对它进行初始化,即系统并没有给局部变量分配内存空间,只有它赋值后,系统才会分配内存将该值放入其中;
- 因为局部变量不属于任何对象或者类,所以它存放在栈内存中,且栈内存的变量不需要系统垃圾回收,因为它们会随着方法或者代码块运行结束而结束;所以局部变量只保存基本类型或者对象的引用(引用变量),所以局部变量占用内存比较小;
java语法允许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重名,但是如果在一个方法里,局部变量会覆盖成员变量;如果想要在该方法里访问成员变量,就需要通过this引用(针对实例变量)或者类名(针对静态变量)作为调用者来限定访问成员;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RepeatTest { |
变量使用
关于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的使用,以下面代码为例
1 | public class ScopeTest01 { |
这三个代码的运行结果都是一样的,而它们分别用了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,结果都一样,不同点在于三种方式定义变量的方式不同。
ScopeTest01 使用的是成员变量,我们都知道成员变量存在于堆内存中,且只有类销毁时或者实例销毁时它才销毁,这就将作用域扩大到类存在范围或者实例存在范围,作用域的扩大有两个坏处:
- 增加了变量的生存时间,会导致更大的内存开销
- 扩大了变量的作用域,不利于提高程序的内聚性
ScopeTest02和ScopeTest03也可以同理比较,通过比较得出ScopeTest03最符合规范。
所以定义变量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保证作用范围最小,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程序的性能,包括局部变量;
考虑使用成员变量有四种情况:
- 如果定义的变量需要描述对象的信息,且每个对象实例都有可能不同,那么用成员变量中的实例变量;
- 如果定义的变量所描述的信息对这个类的所有对象都相同,那么类相关的信息就定义为成员变量中的静态变量;
- 如果某个类中需要一个变量保存该类或者实例运行时的状态信息,该变量定义为成员变量;
- 如果某个信息需要在类的多个方法之间共享,则该信息使用成员变量